白天院落里、夜晚灯光下,彝族妇女们或三三两两、或四五成群,飞针走线赶制彝绣产品。昔日天天围着锅边转,袅袅炊烟度青春,今日背着娃、绣着花、养好家,楚雄州5.7万绣娘实现了居家就业、坐地创收的梦想。

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天彧 摄
2014年成立的南华县七彩彝绣公司,在州县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对口支援单位的帮扶下,先后在县城和红土坡、马街、兔街等偏远乡镇设立8个扶贫车间,辐射带动全县10个乡镇60余个村(社区)780余户农户开展刺绣产品生产。
永仁县莲池乡彝族刺绣协会会长李济雁,5岁学习刺绣,1999年开启彝绣创业路,销售额从2015年的2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800多万元,带动700多彝族妇女发家致富。

永仁县委宣传部供图
近年来,在楚雄州委宣传部的统筹推动下,楚雄州彝绣特色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从“指尖艺术”到“指尖产业”再到“指尖经济”的新路子,实现了“绣品变商品、绣片变名片、秀场变市场”的三大转变,小小绣花针“绣”出大产业。截至今年10月,全州拥有彝绣市场主体594个,带动1100名残疾人就业。2012年至2022年10年间,全州彝绣产业增加值从0.21亿元增长到了2.45亿元,绣娘从2.75万人增加到了5.7万人,绣娘人均收入从563.04元增加到了3180.7元。

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绍玉 摄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,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。楚雄州牢牢把握彝绣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这一着力点,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笃定,在强化产业保障、构建产业体系、深化文化合作上发力,铆劲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。12月7日,全州文化发展大会召开,出台了《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楚雄州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补办法(试行)》《关于加快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楚雄州金融支持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》等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1+1+N政策体系。

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臻 摄
今年7月以来,楚雄州先后3次组织相关县市、彝绣企业赴福建开展招商合作洽谈,与莆田市共建“友好城市”,并签订《“妈祖文化”—“楚雄彝绣”非遗文创产品联名开发合作框架协议》。12月17日至19日,第七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举行,楚雄彝绣作为首个首次省外受邀参展作品在论坛主会场开设专展。

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臻
摄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。楚雄州力争到2025年,发展壮大10个年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骨干彝绣企业,20个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重点彝绣企业,100个年营业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彝绣企业,实现10万绣娘、10亿元增加值目标,形成“区域有园区、县县有企业、乡乡有绣坊、村村有车间、户户有绣娘”的产业布局 ,把楚雄打造成为全国民族刺绣示范州和全省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区。
来源丨楚雄发布